[css筆記] 多行的情況下使用刪節號

上次介紹過如何在表格中使用刪節號,然而之前介紹的這個刪節號的方式,因搭配white-space: nowrap,使得我們使用刪節號會被限制在一行內。這次想要介紹的是在多行的情況下使用刪節號。

這次會使用到的屬性或值會需要加上 webkit prefix,分別是:display: -webkit-box,-webkit-line-clamp: 2, -webkit-box-orient: vertical,因為都還不是標規,亦或者是已經在css level3中有制定,但各家瀏覽器還是暫時只支援加上prefix的版本。例如 line-clamp,我們用caniuse查一下,可以看到他已經制定了,但不管是在edge, firefox, safari, chrome等等的瀏覽器,都還是必須加上prefix。

我們要做的很簡單,就是把 white-space: nowrap 拿掉,原本的 overflow: hidden; text-overflow: ellipsis; 保留,並加上 display: -webkit-box; -webkit-line-clamp: 2; -webkit-box-orient: vertical; 即可。

以下來解釋一下個屬性或值的意義。

display: -webkit-box; 其實就是個跟 display: flex 類似的東西,都是讓你可以做彈性編排的屬性值。但在此如果我們換成 flex,刪節號會失效。

-webkit-line-clamp 用於限制內文行數。

-webkit-box-orient: vertical; 以垂直 (vertical) 還是水平 (horizontal) 的方式排列內容

以下是範例程式碼:

<!DOCTYPE html>
<html lang="en">
<head>
  <meta charset="UTF-8">
  <meta name="viewport" content="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.0">
  <title>Document</title>
  <style>
    .text {
      overflow: hidden;
      text-overflow: ellipsis;
      display: -webkit-box;
      -webkit-line-clamp: 2;
      -webkit-box-orient: vertical;
    }
  </style>
</head>
<body>
  <div class="text">
    最後,當他們回到了小咖啡的家中時,天已經亮了。小咖啡感激地對彩虹說:“謝謝你陪我一起冒險,如果沒有你,我可能永遠都找不到回家的路。”而彩虹笑著回答說:“沒關係,朋友就應該互相幫助。”他們相擁而睡,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期待。小雨班聽完這個故事後,眼皮漸漸變得沉重,他靜靜地閉上了眼睛,腦海中充滿了對動物冒險的美好幻想。最後,他甜甜地入睡了,做著美好的夢境。
  </div>
</body>
</html>

[css筆記] 在表格中使用刪節號 css text-overflow: ellipsis

下圖是最終我們希望得到的結果:當表格中的 text 2 欄位文字過長時,可以被自動截斷,並加上刪節號。不過在實作的過程中,有遇到一些問題。以下是遇到的問題與解決方式:

首先,我們先做一個表格,外觀與程式碼如下:

閱讀全文 [css筆記] 在表格中使用刪節號 css text-overflow: ellipsis

用 color-mix() 處理CSS原生變數的顏色透明度

以往如果我們要在 css 中,對一個顏色變數做透明度處理,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透過 sass 的 color module 來處理。但如果我們是要在 runtime 處理一個 css 的原生變數呢?可能會有人想到把 rgb 拆成三個變數,再透過 rgba(var(–r), var(–g), var(–b), 0.5) 這種形式來改變透明度,相同的原理也能套用到 hsla 等等的 css 色彩函式中。

拆開變數的這個做法雖然可行,且在應用上可以很靈活,但同時也增加了變數的數量、造成閱讀與維護時的難度。

這時候不妨試試看 color-mix 函數來對顏色做透明度處理,且除了透明度以外,color-mix 其實本來是用來混合兩個顏色用的。且目前看起來各瀏覽器已經都普遍支援了(除了IE,但現在還有誰管它),請放心使用。

目前已經普遍支援各瀏覽器
閱讀全文 用 color-mix() 處理CSS原生變數的顏色透明度

用 View Transitions API 快速做出有趣的換頁動態吧

如果有在做 Native-like 的 Web Application 的人,應該都曾為了要做到像是 Native 的頁面轉換動態而絞盡腦汁。現在 View Transitions API 提供一種輕鬆創建不同 DOM 狀態之間的動畫轉換的機制。該 API 目前只能用於單一頁面中的 DOM 狀態轉換,但正在計劃支援於同 Domain 的不同頁面間的轉換。目前(2023/09)雖然僅有 Chrome, Edge, Opera 三個瀏覽器支援,但相信未來勢必會成為做動態時很重要的一環。

目前僅Chrome, Edge, Opera 三個瀏覽器支援
閱讀全文 用 View Transitions API 快速做出有趣的換頁動態吧

防止iOS Dark mode破壞信件版型

自從iOS有了Dark mode之後,因為系統會自動複寫背景、文字顏色等等,造成要寄給客戶的信件,整個變得亂七八糟。越單純的版型越不會受影響,但假設有設字體顏色等等,就很容易變得不協調,或是深色字直接看不到。如果版型複雜一點,要針對Dark mode去做兩種顏色的適配真的非常麻煩。

能不能不讓Dark mode影響版型呢?
一開始只是試著去對每個背景色或是文字顏色加上!important,但似乎還是會被複寫。那如果背景是一張圖呢?Bingo! 幫背景加上一張底圖後,容器內的樣式就不會被強制複寫了!因此,只要在最外層加上背景圖就沒問題了。

於是最終的方式,只要在樣式表中加上:

body {
      background-image: url('data:image/png;base64,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QAAAC1HAwCAAAAC0lEQVR42mP8/x8AAwMCAO+ip1sAAAAASUVORK5CYII=');
}

base64中encode的是一個1px寬高的白色背景圖。也可以依照需求用這個網站做出不同顏色的背景圖。調整好顏色後,把Base64 Encoded Pixel下的亂碼複製起來,換掉下面誇胡的部分即可。

body {
background-image: url('data:image/png;base64,[換掉這裡]');
}

CSS Container Query 搭配Grid打造原始碼好維護的靈活排版

以往我們要依據寬度為容器做改變時,我們通常只能用css media query。但media query中帶入的min-width或max-width寬度條件只限用於整個視窗,因此media query常常不能直覺地在Layout需求上實作。

比如說,有一個component,會被應用在主要內容區以及比較窄的sidebar時,我們通常也只能給他一個modifier class name來讓他在sidebar中不會破版。

閱讀全文 CSS Container Query 搭配Grid打造原始碼好維護的靈活排版

Chrome載入CSS問題

印象中看過「css的link標籤不論放在哪(head or body)都會先載入」的這個說法,不過今天卻發現當Chrome在某些情況時,結果似乎會有點非預期。

首先我在head與body最後都各放一個link標籤,並且在onload時跳出alert

在這個case,第一次alert時瀏覽器還是空白畫面,而第二次alert時,畫面上的row, col已被正確render了。看起來link不論放在哪都會先載的這個說法是成立的。

但奇怪的事情來了。當我把head裡的link拿掉時,chrome會呈現一個不穩定的結果。

閱讀全文 Chrome載入CSS問題

自訂checkbox, radio button的css

以前需透過label標籤配合css “+” selector來自訂checkbox與radio button的樣式,但現在已可透過將input設定 appearance: none 來將input視為一個普通的容器,更直覺地自訂radio button與checbox的外觀。以下是我們要完成的樣子:

看看實際的結果
閱讀全文 自訂checkbox, radio button的css

在CSS GRID Layout實現colspan, rowspan

善用 display: grid 來處理排版真的非常方便,不但可以簡化html巢狀結構,在處理RWD的時候,也增加了更多排版的彈性跟可能性。例如可以用 grid-template-areas 來隨意調整排版的位置順序等等。

說到 colspan 的話,上述提到的 grid-template-areas 也可以輕鬆達到這個需求,例如以下範例:

閱讀全文 在CSS GRID Layout實現colspan, rowspan

關於CSS權重的筆記

關於權重的計算,在W3C的網頁上的介紹是:

A selector’s specificity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

  • count the number of ID selectors in the selector (= a)
  • count the number of class selectors, attributes selectors, and pseudo-classes in the selector (= b)
  • count the number of type selectors and pseudo-elements in the selector (= c)
  • ignore the universal selector

翻譯一下

  • id的數量為a(ex. #main #sidebar {…} 這樣是2)
  • class, attr, 偽類別的數量為b
  • tag跟偽元素的數量為c( li:hover:before {…} 這樣是3)
  • 星號直接無視
閱讀全文 關於CSS權重的筆記

CSS :is, :where Selector

:is() 跟 :where() 是什麼?

常常在一些情況之下,css selector有可能會需要寫很長,尤其是剛開始在寫sass, scss時,巢狀寫的很開心,結果compile出來的東西有可能會像下面這樣:

而 :is() 跟 :where() 就是用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在is:() or :where() 中可以帶入逗點分格的selector,讓原本多行且重複的結構簡化為一行:

閱讀全文 CSS :is, :where Selector